本校數學課堂是以ELPS學習模式來進行,ELPS學習模式的學説來自英國數學教育家利碧嘉(Liebeck),她認為兒童學習數學需經過四個階段,第一是經驗Experience(E),第二是語言Language(L),第三是圖像Picture(P),第四是符號Symbol(S)。
學習流程:
(1) 在數學課堂上有真實的親身經驗、操作實物的機會。
(2) 老師運用提問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經歷、操作過程及結果。
(3) 用圖像及符號去表達當中的數學概念。
.在課室地板貼上大形方向標, 讓學生親身在方向標上轉向。 |
.用圖像及符號去表達轉方向的情形。 |
.在籃球場上鋪紙來體會面積的意義。 |
. 用圖像及符號去表達面積。 |
.運用學具親自探究能和不能摺出 正方體的摺紙圖樣的特徵。 |
.用圖像及符號去表達不同的結構。 |
透過操作實物學具,具體地學習,建立數學概念。
初小會由數學科任老師於課堂帶讀數學圖書,利用圖書作為知識的引入或鞏固,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閱讀能力及興趣。
學習單元設有針對學生需要的校本教材及家課,促進及鞏固學生的學習。
利用平板電腦進行電子學習。學生會定期完成網上功課,例如數學科網上自學平台「KooBits」、「自主學習及診斷系統2.0」平台的單元練習或Seesaw發放的增潤工作紙,短片或其他學習教材,從而增加學習的互動性。